跳到主要內容區

心衛宣導小文章~【為何我們常不免擔心別人怎麼看待我?】 《撰文者:程思耘諮商心理師》

為什麼我們會焦慮於他人的評價?
面對這樣的狀況,又該如何調適呢?

首先,若你有這樣的感覺,先不要覺得自己很奇怪或「很有事」。

事實上,我們如果不是活在一個處於「完全自閉」、「完全自我中心」的心智狀態,心中只有自己,完全沒有他人,我們一定都會無可避免地受到他人的影響。其中,包括我們會不由自主地去臆測、猜測別人對我們的觀感、想法。而這其實是促進人際互動,一項不可或缺的因素,代表我們「心中有在想著別人」,我們與他人的溝通,多數時候也是建立在這個基礎之上。

如果這件事真的叫作「有問題」,或值得找人談一談,通常是這樣的焦慮或擔憂已有不符現實的部分。也就是說,多數人並沒有對你有不好的評價或想法,但你仍然時不時地擔心著別人可能不把你放在眼裡,或者會在背後批評你的不是、會苛責你、嘲笑你的不足……等等。

這時,我們倒很可以來想一想:

這些感覺是怎麼一回事?這些感受與想法,會不會有與哪些過往的經驗很像之處?

同時,有時候,心魔不是來自於「他人」,而可能也有一部分,是來自於「自己對自己的評價」,一種不自覺地、不由自主地,害怕自己不如人、害怕自己將要被丟棄、被討厭、被忽視的,潛在的不安。

這種潛在的、「很原始」的焦慮感受,其實在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有。說穿了,誰喜歡當邊緣人?誰會嚮往自己被排擠、被討厭、被忽視?我想應該沒有人。而如果在一個「一般」的環境中,通常,我們不至於被這種原始的焦慮感受給壓垮,因為我們會發現身邊多少有對我們友善的人,或者,至少不是「所有的人」都對我們抱持負向看法。

然而,如果過往的確曾經發生過一些不好的人際經驗,例如被誤解,甚至被排擠、被造謠,確實這些經驗,會在我們心中留下一些「痕跡」,使得這份原始的焦慮,容易在對自己來說還是「陌生、不熟悉」,以至於顯得「不安全」的環境中,再度被喚起。例如,初到一個新班級、面對新同學、離家,都有可能是震盪內心的一些外在因素。

如果這份難受或擔憂,一直浮現、揮之不去,該怎麼辦呢?

其實,每個人的內在,都已有一個聰明的「人工智慧」,會「自動」幫助你找到出路。有些人這時候會自然地想找老朋友、過往較熟悉的同學多聯繫、多聊聊,待新的人際關係慢慢建立起來,安全感慢慢有了,最原始的焦慮與擔憂通常也就會慢慢消失。有些人則是嘗試多建立、擴大交友圈,不要讓自己困在太單一的環境裡,除了班級、同系的同學,也可能往系隊、社團,或其他的環境單位,尋求讓自己感到較安全、舒適的人際連結。

著名的心理學家與心裡治療師阿德勒曾說:所有的煩惱都是人際關係的煩惱。不過其實,這句話的反面,同時也是在說:當你有所擔憂時,最好的解方,也是「找回與人的關係連結」。找到一個讓你有安全感的對象/地方,通常,就是緩解「對他人評價的焦慮」最好的良方。

若你覺得,在真實生活中,沒有這個對象/地方嗎?沒關係,別忘了學生諮商中心,你可以選擇讓這裡的心理師與穩定的晤談,成為幫助你慢慢建立安全感的地方。
瀏覽數:
登入成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