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區

心衛宣導小文章~【出發吧!找自己的方向】 《撰文者: 諮商輔導二中心 兼任心理師 程思耘》

「我是誰?」
「我在幹嘛?」
「我為什麼會在這裡?」

大家對這些話熟悉嗎?
說這些話時,一部分帶有開玩笑的意思,
但另一部分,其實也表示我們認為自己在做的事情沒什麼意義,
搞不懂自己為了什麼而忙。
這種「找不到意義」、「明明很忙但又很空虛」的感覺,
或許是一些大學生很常經歷到的心情。

------
這種心情是什麼心情/感覺?

有這種心情的我們,會常覺得自己在做的事,
並不是出於我們自主、真正喜歡、想做的事。
我們之所以正在做這些事,只是為了避免一些後果,
或害怕不這麼做,會發生我們更不喜歡的事;
我們的行動,只是兩害相權取其輕的結果。
而處在這樣的狀態長久下來,我們就會覺得,
自己雖然沒有到多憂鬱、多痛苦,但也沒有活得多開心,
每天低低的、悶悶的,越來越找不到自己的方向,也越來越迷惘,
找不到自己,或感到無法做自己。

------
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心情?

如果有這種心情,通常代表我們已經進到了某種「生存狀態」。

我們每個人都會有低落、有心情不好的時候,
但那通常是短暫的、伴隨事件而生的。
然而,「生存狀態」更像是一種已經穩定的模式、基調。
有的心理師學家/心理治療師把它比喻作你的「人生腳本」,
有的把它比喻成你的「相簿」。

不管是「腳本」或「相簿」,都不是一天寫成、組成的,
它往往是過去很多次的場景,很多張的照片,
很多你過去所發生的「個人內在經驗」以及「人際互動經驗」,
一天一天、一點一滴,
慢慢地才形成了今天的「我」。
換句話說,這種「被限制住」的感覺,
這種「我不確定到底是在做自己喜歡的事,還是只是在配合別人」的感覺,
或許也不是進到大學後才有,
很可能,這是一個個人內在很深層、核心,一直存在的感受,
它不時在你生命的不同階段浮出,
等待著你有一天去整理,看看,理解它們是怎麼一回事。


------
那出現這種心情,我們可以怎麼辦呢?


覺得迷惘、困惑,其實是很正常的。
雖然我們選定了科系,(當然有些人不覺得科系是自己選的,是受旁人意見左右)
但我們對於現狀:課程、同儕人際、老師…也會有不滿的時候,
這時我們就可能懷疑自己當時是不是做錯選擇。
但也許你並沒有做錯選擇,只是有無法改變現狀的無力感。
這時,找個你信任的人說一說、談一談,或透過書寫日記、札記,
都是不錯的抒發方式。
若想要更深入地整理自己,
也可以前來學校的諮商中心,與專業的心理師晤談。


想要好好「整頓自己」一番「再出發」,隨時都可以開始,永遠不嫌晚。
瀏覽數:
登入成功